近日,北京市发布了《老旧厂房保护利用的政策汇编》,这是全国首次对老旧厂房保护利用行业政策进行梳理的成果,内容包括国家层面及北京、上海、广州和杭州为代表的区域政策,共141条,涵盖遗产保护、产业利用等多个方面。
老旧厂房转型是近年来的热点投资领域,也是文创产业的“风口”。以北京为例,截止2018年底,已腾退老旧工业厂房233处,总占地面积超过2500万平方米。其中,110个已得到保护改造利用,占地605万平方米,另有200万平方米正在转型改造,包括首钢园区、北京元件九厂等工业遗址,都经过保护利用焕发了新的活力。
但是,在积极推动老旧厂房转型利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阻碍发展的具体问题,诸如大部分老旧厂房为工业用地的性质,使得园区无法供企业注册,入驻的中小企业只能集群注册在另外的地址。但是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不一致,不仅在消防、安监审批时会遇到阻碍,将来还会带来一系列可能发生的风险。老旧厂房保护利用遭遇了“主管部门支持、政策上行不通”的尴尬,企业注册难、审批难等现实问题已经成为老旧厂房保护利用的堵点难点。
为此,北京市印发了《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项目管理办法(试行)》,针对“如何走流程、怎么办手续”,进一步细化设计了项目申请、立项、规划、施工、验收以及登记注册等一整套流程规范。此外,北京市还印发了《关于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的指导意见》,核心内容就是破解老旧厂房改造建设及登记注册“审批难”问题。其中提出,“不改变原有土地性质、不变更原有产权关系、不涉及重新开发建设的,经评估认定并依规批准后,可实行继续按原用途和原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的5年过渡期政策”,并提出了“允许临时变更建筑使用功能”的政策条款。种种变通性政策的提出,不仅可以有效解决老旧厂房保护利用所面临的现实难题,更为今后如何应对老旧厂房转型中出现的新问题、如何完善老旧厂房保护利用的政策体系,丰富北京老旧厂房保护利用的“政策服务包”进行了有益尝试。
对于老旧厂房保护利用、转型升级而言,要推动体量庞大的老旧厂房焕发生机、助力老旧厂房在新时代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一段时期的探索和实践。“摸着石头过河”或许正是对当下老旧厂房保护利用工作的最好形容,而积极应对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有效弥补探索中发现的问题和短板,不断完善和丰富“政策服务包”,不仅将有力打通实践中所遇到的堵点难点,更将有效提升老旧厂房保护利用的能力和水平,助力老旧厂房焕发生机、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