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河南力推“土地新政” 八年新增用地250万亩

2018-02-04

十八大刚刚闭幕,又一国家级新发展战略获得了国务院批准。在日前河南省委召开的扩大会议上,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透露,国务院已于11月17日正式批复了《中原经济区规划》,同时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也已获批建设,近日国务院将正式发文。

  以河南省为主体、涉及中部地区5省30个地级市和两个县的《中原经济区规划》被认为是中部地区实现崛起的重要战略规划。2012年初,河南省形成的《中原经济区规划纲要》初稿已经明确,中原经济区将定位于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以及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

  与去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一致,中原经济区将预期在土地、财税方面获得国家一系列明确的政策支持。《中国经营报》记者从河南省委办公厅获悉,为配合中原经济区规划的推进,河南已于近期出台了一项土地资源保障专项工作方案,全力开展以人地挂钩试点为核心的“土地新政”。

  预期到2020年之前,河南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发展区用地将新增52.59万亩,控制区用地新增51.28万亩,城市新区、城市组团城镇工矿用地新增40.95万亩,全省城镇有条件建设区用地新增96.45万亩。4项新增用地,累计将新增土地近250万亩。

  构筑内陆开放高地

  “把中原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内陆地区开放高地对河南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我们已经把开放定为河南发展的主战略。”

  11月2日,在国家发改委将中原经济区范围基本确定的前提下,由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编制的《中原经济区地图》正式编制完成。根据这份《中原经济区地图》,整个中原经济区的规划范围包括河南全省,覆盖安徽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蚌埠市、阜阳市和淮南市的凤台县、山东聊城市、菏泽市和泰安市的东平县、河北邯郸市和邢台市、山西晋城市、长治市和运城市等32个周边市县,规划总面积达28.9万平方公里,规划面积居全国第一位。

  构筑内陆开放新高地被明确成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途径。河南省形成的《中原经济区规划纲要》初稿提出,将把开放作为带动全局的战略性举措,积极主动扩大开放,加快形成中原经济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河南建设中原经济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大力吸引产业转移,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永苏对记者表示。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河南目前已经具备了通过扩大开放、吸引产业转移构筑内陆开放高地的条件。目前整个河南拥有1亿多人口,潜藏着巨大的消费市场;地处中原、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地理区位,也让河南有着明显的交通优势。截止到2011年,河南的高速公里里程达到5016公里,铁路运营里程也超过了4000公里,是目前国内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国家明确把中原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内陆地区开放高地对河南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我们已经把开放定为河南发展的主战略。”河南省省长郭庚茂透露,随着对外开放战略的深入,河南“外向型”经济的水平正在不断提升。2008年来,河南省累计实现利用外资151亿美元,比前20年总和还多23亿美元;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是改革开放前30年的总和;利用省外资金6795亿元,是前3年的2.2倍。

  与《中原经济区规划》同时获批建设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由此成为河南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首个重要平台。“打造郑州航空港这一实验区是河南更好扩大对外开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举措,为我们建设中原经济区提供了一个有力支撑。”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说。

  记者从河南省发改委了解到,目前该委已着手开展《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的研究,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将有五个主要战略定位: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全国重要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国家内陆开放新高地、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以及现代航空都市。

  人地挂钩试点推进

  将在经济基础较好、有一定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基础的省辖市和县(市、区),率先开展“人地挂钩”“地随人走”的创新政策。

  建设中原经济区显然离不开土地资源,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却要求河南必须坚持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的“三化协调”发展道路。作为农业大省、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如何在确保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大前提下,保证用地指标,确保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是河南建设中原经济区必须要解决的难题。

  为此,去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指导意见》就已明确,允许在中原经济区范围内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措施,在城乡资源要素配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农村人口有序转移、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试。

  记者从河南省委办公厅获悉,为了配合推进中原经济区规划建设,确保重点项目、重点企业、产业集聚区、城市新区、城市组团和“两区”(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的建设用地指标,河南近期已经出台了一项土地资源保障专项工作方案,全力开展以“人地挂钩”试点为核心的土地新政。

  这份《河南省土地资源保障专项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将在经济基础较好、有一定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基础的省辖市和县(市、区),率先开展“人地挂钩”“地随人走”的创新政策。所谓“地随人走”,就是人口迁移到哪里,这些人口所占用的建设用地指标就增加到哪里;人口从哪里迁出,哪里就相应减少这些人口所占用的建设用地指标。

  据记者了解,目前河南省政府正在抓紧与国土部沟通协调,期望争取尽快出台“人地挂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等相关部门也正在研究“人地挂钩”试点工作指标交易、补充耕地指标和补划基本农田指标交易等管理办法,力图为河南的“人地挂钩”试点提供政策依据。

  “中原经济区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土地瓶颈,2011年河南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用地大约需要60万亩用地指标,但实际获批的用地指标只有20万~25万亩左右,实际用地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河南省农村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农村宅基地复耕上却有大约400万亩的土地利用空间有待开发利用。”在去年《指导意见》出台之际,王永苏就对本报记者表示,实行“人地挂钩”试点政策,对河南建设中原经济区至关重要。

  如果“人地挂钩”试点政策推进顺利,预期到2020年之前,河南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发展区用地将新增建设用地52.59万亩,控制区用地新增51.28万亩;城市新区、城市组团城镇工矿用地新增40.95万亩,全省城镇有条件建设区用地也将新增96.4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