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北京市七成已腾退老旧厂房将转型文化空间

2018-05-11

如何保护和利用好作为存量资源的老旧厂房,始终是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文创产业发展的一大课题。4月4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北京市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委宣传部、市文资办等相关单位发布并解读《关于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的指导意见》。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目前全市已腾退老旧厂房240余个,七成处于待开发状态,今后将面向社会发布相关基础数据,引导企业快速对接资源。

在本市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大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拉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产业发展对空间载体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伴随产业结构调整,不少工业企业陆续外迁,留下的老旧厂房成为工业遗存。为了促进二者整合对接,去年底本市正式印发首个保护利用老旧厂房的专项政策《关于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聚焦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中的痛点、难点,破除了原有诸多掣肘因素和发展瓶颈,持续向市场释放政策利好,彻底激活老旧厂房的新价值。

据介绍,全市已腾退的240余个老旧厂房总占地面积超过2500万平方米,其中七成处于待开发状态,而且随着疏解非首都功能相关工作持续推进,老旧厂房资源还将进一步腾退释放。老旧厂房转型原本可以有多重选择,对于此次《意见》专门提出用来拓展文化空间,市文资办主任赵磊解释说,从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来看,作为“四个中心”之一的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符合首都的发展方向。通过老旧厂房承载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实体书店、艺术影院、非遗展示中心等公共文化功能,城市文化品质将可以得到极大提升。除此之外,大多数老旧厂房建筑风格独特,文化气息浓郁,非常适合发展文化创意类项目,诸如798、751、莱锦、新华1949等成功转型者,既传承了历史文化,也成为时尚文化地标。

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还在完善中。本市今后将加快启动全市老旧厂房的摸底工作,掌握老旧厂房的具体位置、建筑面积、历史年代、保存现状、权属关系等,建立一套完整的资源信息台账,进行备案登记。更重要的是,相关部门还会在此基础上把可利用的老旧厂房项目清单和基础数据向社会公布,企业可根据自己的具体需求,从中寻找最适合的厂房资源开展项目对接合作。